青年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发展  青年之声

【三下乡】金润虓:我想一直见证增福乡的变化

时间:2018-07-19浏览:797

(通讯员吴颖)增福乡对于志愿者金润虓来说,不只是一个公益活动更是一个承诺。

“孩子们见到我时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拥抱,我感觉就像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友,需要这种方式去表达一些无法言说的情感,只要我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增福乡,来看看孩子们”这是第二次进入增福乡的志愿者金润虓的感受。


“我三下乡最大的愿望就是“追光记录人“团队精神变成传媒学院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金润虓说。

增福乡的建设

清晨8点,增福已经开始有了声音。乡里的婆婆们坐在门槛前,手里拿着蒲扇,闲聊着。晴时,天空一片蔚蓝,小鸟成排站在电线上,叽叽喳喳。去年刚到增福时,志愿者金润虓低头与身边的同学谈论:“你多久没见过这么蓝的天了?”

“增福地方很小,与外界的接触也极少,一眼望去根本没有超过十层以上的楼,带电梯的楼更是稀少,他们是想和外界接触的,只是受地域与文化程度的影响,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金润虓说这句话时,眉毛紧皱,眼神望向窗外,像是在寻找着什么。“但这两年,增福还是变化很大,就比如我们住宿处从蹲厕变成了立式马桶,这说明增福还是在进步。”他望向远方的眼神突然收了回来,眼睛中闪过一丝光亮,本来就不大眼睛,笑起来就更小了。

人文关怀

赶集的增福乡显得十分热闹,商贩们都摆在路摊上,吆喝着过路的人。今天金润虓与志愿者们在乡上最喧嚣的地方,摆摊宣传。“你们涪陵师专不就是个专科吗?”一位路过的老爷爷撇着嘴,斜着眼,背着手对金润虓说道。

“这让我很不舒服,但更让我难受的是增福乡的一个小孩指着国旗说,这个金箍棒真好玩。”金润虓说着,用手挠了挠头。一个地方思想的转变本身就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在增福这样“隔代养”的地方,乡里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生活20世纪的老人与身处于21新世纪的小孩,思想如果变得统一,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增福乡的孩子玩得太野,虽然他们都看过如今比较流行的影视作品 如,《寻梦环游记》,但理解不够。对梦想的概念也不够,城市里的孩子的梦想大多都是当医生、警察,但对乡里的孩子说梦想可能就是基本生活。受教育的程度可能限制了眼界,我能做的也只有让孩子们看到更新鲜的世界了。”

老人

在增福乡街头,几乎随处都能看见老人坐在一起闲谈的场景,在这个老人居多的乡里,一切都显得静悄悄,生活节奏也变得十分缓慢。

“我从小就与爷爷奶奶的关系特别好,所以对老人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在我年龄不大时,不懂得如何去回报爷爷奶奶,但当我的爷爷去世的时候,我感受到了那种切肤之痛。”金润虓手里的纸团,被搓了一遍又一遍。树欲大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增福乡的变化,乡民们都能感受得到。它的变化在于街头小巷,在于人们对许多事物的认知。“能够在我自己还有可控制的时间里,做这种有意义的事,我很乐意。如果可以,我想一直见证增福乡的变化,成为一个见证人。”

                                                                              (编发 吕嘉鑫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贤大道16号
邮箱:cjsfcmxy2014@163.com
院长办公室:023-72792007
书记办公室:023-72792008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