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24-04-25浏览:77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公共关系学

课程英文名

Public Relations

双语授课

课程代码

27122003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含实践8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

(教研室)

网络与新媒体

面向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

开课学期

3学期

课程负责人

杨亚坤

审核人

张建雄

先修课程

新闻学理论、新媒体概论、传播学理论

后续课程

产品经理、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选用教材

1.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参考书目

1.李亚子、乔雅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邹正方.公共关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潘肖珏.公关语言艺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课程资源


课程简介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如何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在公众中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良好形象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系统地掌握现代公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技巧,并通过对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剖析,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熟悉公共关系职能,熟悉公共关系工作机构组成要素,熟悉公众的分类方法,理解公关调研的原则、调研的基本程序;掌握各种调查方法、撰写调查报告与评估报告的方法。掌握公关策划的内容与程序,会运用策划的公式;掌握策划的方法,提高策划的综合能力,理解公关传播的原则和媒介,掌握公关传播实施技巧,掌握危机管理与预防。掌握CIS的设计及整体的CIS导入,了解公关常的各种专题活动的特点与适用范围。【毕业要求 2文化素质】


课程目标 2

会熟练组建一个公共关系部门,会挑选相应部门成员并进行合理分工,会基本制作岗位说明书;能对不同公众进行合理分类;能根据主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能撰写公共关系调研报告;能熟练地撰写策划报告书;会初步制作简单的公共关系广告;会熟练写出符合新闻报道的宣传稿;会进行一般的危机管理并制定预案;会基本的利用CIS导入程序对组织进行CIS导入;会初步举办庆典活动、赞助活动、召开记者招待会等专题公关活动。【毕业要求 4关键能力】


课程目标 3

提高公关意识及团队意识与文字撰写能力;初步锻炼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与准确评估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得到提高,调节心态的能力,推销自己的能力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毕业要求 5专业素养】

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2.文化素质H

掌握情境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系统开展教学。

课程目标 1

 能够通过文献查阅与交流学习,不断了解公关学科教学领域的理论前沿、最新动态与前景需求,并依此不断改进完善教学。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2关键能力M

 掌握情境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系统开展教学。

课程目标 2

 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公关学科认知特点,能够理解公关课程标准与内涵,并依此组织教学。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3专业素养H

 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公关学科认知特点,能够理解公关课程标准与内涵,并依此组织教学。

课程目标.3

 具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应该用信息技术与工具辅助教学等基本的教学技能。

课程目标.3

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了解学情、备课上课形成一定教学经验并以此完善教学。

具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研究,并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公共关系概论

1.掌握公共关系定义,掌握公关要素及分支概念,熟悉公关发展史,展望公关发展未来,明确肩负的学习任务;

1、识记: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

2、领    会: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3、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形象的好坏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

4、综合应用:能分析为什么21世纪的中国越来越需要公共关系。


课程目标1

『重点』

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难点』

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讲授法、


2

2.建立准确的公共关系学科概念,获得正确理解公共关系学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建立起公共关系学课程学习兴趣;

课程目标3

3.通过学习,初步获得公共关系学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形成科学思维的基本素养。

课程目标3

2

公共关系要素

1.掌握公共关系主体、客体以及公关中介的概念,通过学习,初步获得公关传播沟通的技能。

1、识    记:社会组织具备哪些要素、社会组织的环境包括哪些内容、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公关工作的目标是怎样的、公关部的作用、公关部的机构设置、公关部的人员配置和预算、公共关系部开展活动的优缺点、公关公司的类型。

2、领    会:公关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工作程序、公关公司开展活动的优缺点。


课程目标3

『重点』

社会组织的环境包括哪些内容、社会组织公关工作的目标是怎样的、公关部的机构设置、公共关系部开展活动的优缺点、公关公司的类型、公关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工作程序、公关公司开展活动的优缺点。

公众的心理分析、员工公众、股东公众、消费者公众、媒体公众、政府公众、社区公众、名流公众、竞争者公众。


『难点』

社会组织具备哪些要素、社会组织的环境包括哪些内容、公关部的机构设置、公关部的人员配置和预算、公共关系部开展活动的优缺点、公关公司的类型、公关公司开展活动的优缺点。

公众的特征、公众的心理分析、员工公众、股东公众、消费者公众、媒体公众、政府公众、社区公众、名流公众、竞争者公众。


 讲授法、

 案例教学

6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1

3

公共关系管理

传播的含义、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公共关系传播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过程模式、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障碍、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媒体选择、公共关系媒体选择的原则、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原则、公众关系传播的一般规律、实施有效传播的条件和方法。


1、识    记:传播的含义、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公共关系传播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过程模式。

2、领    会: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障碍、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媒体选择、公共关系媒体选择的原则、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原则、公众关系传播的一般规律、实施有效传播的条件和方法。


课程目标3

『重点』

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公共关系传播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过程模式、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信息传播中的主要障碍、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媒体选择、公共关系媒体选择的原则、公众关系传播的一般规律、实施有效传播的条件和方法。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认知度、美誉度、公共关系策划、公关策划的程序、公共关系实施、公关实施的过程、公共关系评估。


『难点』

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公共关系传播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过程模式、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媒体选择、公共关系媒体选择的原则、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原则、实施有效传播的条件和方法。

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仪容和服饰礼仪、接待礼仪、宴会礼仪。


『重点』

公关危机的特征、公关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关危机的预防、公关危机的处理。

『难点』

公关危机的特征、公关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关危机的预防、公关危机的处理。


 讲授法、

 案例教学

16

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认知度、美誉度、公共关系调查的程序、公关调查的方法、公共关系策划、公关策划的程序、公共关系实施、公关实施的过程、公共关系评估、公关评估的方法。


1、识    记:公共关系调查、认知度、美誉度、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公关实施的过程、公共关系评估。

2、领    会: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公共关系调查的程序、公关策划的程序、公共关公关实施的过程、公关评估的方法。

3、简单运用:能设计一份内容完整的问卷调查表。


课程目标1

礼仪、公关礼仪、公关礼仪的特征、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仪容和服饰礼仪、接待礼仪、宴会礼仪。


1、识    记:礼仪、公关礼仪、公关礼仪的特征。

2、领    会: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仪容和服饰礼仪、接待礼仪、宴会礼仪。

3、简单运用: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礼仪和公关活动礼仪。


课程目标1

公关危机的特征、公关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关危机的预防、公关危机的处理。


1、识    记:公关危机的特征、公关危机产生的原因。

2、领    会:公关危机的预防、公关危机的处理。

3、简单应用:能对某组织发生的危机事件,分析其处理是否得当。



课程目标3

4

公关专题活动

1.掌握公共关系系列活动的流程、


1、识    记:新闻发布会的概念和特点、开幕典礼的特点、展览会的类型、社会赞助活动的类型。

2、领    会: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与组织、开幕典礼的安排与组织、展览会的组织。

3、简单应用:能为提出庆典活动、赞助活动、新闻发布会的方案。

4、综合应用:能现场组织各种专题活动。

课程目标1

『重点』

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与组织、开幕典礼的特点、开幕典礼的安排与组织、社会赞助活动的类型和程序。

『难点』

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与组织、开幕典礼的安排与组织、展览会的组织、社会赞助活动的类型和程序。


 讲授法、

 案例教

8

2.操作和工作性质特点;


课程目标2

3.通过典型案例加深对于公关专题活动的认知。

课程目标3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考核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

 目标 1

1.公共关系的含义、要素及分支概;

公共关系概论

10%

课堂表现

2.公共关系的原则、功能及特征;

3.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

 目标 2


1.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及其形象分析;

公共关系要素

20%

课堂表现平时作业

2.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及公众心理分析;

3.公共关系中介——传播与沟通。

1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传播

公共关系管理管理

45%

课堂表现平时作业

2.公关活动的步骤、模式

3.公关礼仪

4.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课程

 目标 3

1.新闻发布会的概念和特点、开幕典礼的安排与组织、展览会的类型、展览会的组织、社会赞助活动的类型和程序。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25%

调研报告

2.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与组织、开幕典礼的特点、

3.开幕典礼的安排与组织

4.展览会的类型、展览会的组织、社会赞助活动的类型和程序。


4-2课程目标与考核方阵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方式

考核占比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60%

小组讨论成绩比例20%

平时作业成绩比例10%

课堂参与成绩比例10%

课程目标1

30%

30%

20%

30%

29%

课程目标2

30%

30%

40%

30%

32%

课程目标3

40%

40%

40%

40%

38%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40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与提问情况,来评价学生相关的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50分)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依据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作品创作。

3)课堂考勤(10分)。

2.期末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可采用开卷考试或非试卷考试多种形式考核。多设置灵活度高的题型,如综合应用类的发散题型,丰富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进一步发散思考。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应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 x80)

中等

(80> x70)

及格

(70> x60)

不及格

(x <60)

课程论文

例:(1)论文选题符合课程性质,选题范围适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很强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严谨,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充分,结论清晰,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合理,组织严密,连贯一致。(4)语言表达准确,叙述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规范。(5)论文符合学术规范。

例:(1)论文选题恰当合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较强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较为严谨,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较为充分,结论清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合理,组织较为严密,连贯一致。(4)语言表达较为准确,叙述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较为规范。(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无明显错误。

例:(1)论文选题较为合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一定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较为充分,结论清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较为合理,组织较为严密。(4)语言表达较为准确,叙述较为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较为规范。

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有部分错误。

例:(1)论文主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选题凝练不够,问题意识欠佳。(2)论证过程较为合理但不太严谨,具有一定的证据或材料但不够充分,结论基本清晰。(3)文章结构较为合理,组织具有一定的严密性,但存在部分不连贯现象。(4)语言表达基本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基本规范。(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有部分错误。

例:(1)论文选题不符合课程性质,或主题不明确(2)论证过程随意,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极其不充分,结论不清晰。(3)文章结构混乱,存在前后不连贯现象。(4)语言不通顺,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不规范。(5)论文明显不符合学术规范,或存在抄袭现象。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讨论制定,传媒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


9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贤大道16号
邮箱:cjsfcmxy2014@163.com
院长办公室:023-72792007
书记办公室:023-72792008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