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传播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24-04-25浏览:88

《传播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传播学理论

课程英文名

Communication Theory

双语授课

课程代码

27112007

课程学分

3

总学时数

48

(含2课时劳动实践)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

(教研室)

网络与新媒体

面向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

开课学期

3学期

课程负责人

陈艳花

审核人

张建雄

先修课程

新闻学理论、数字摄影、数字图像处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后续课程

视听语言、全媒体新闻编辑、全媒体新闻评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网络舆情分析与管理

选用教材

戴元光主编《西方传播学理论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参考书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力丹、陈俊妮.传播学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课程资源

传播学概论_西南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一门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课程,注重从宏观角度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人类传播行为的历史进程,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等内容,介绍人类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明确传播实践下传播结构的五个要素,掌握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传媒如何影响社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1. 课程目标

2-1 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知识传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人类传播本质、传播规律等基本知识,了解传播的一般原理,理解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人类传播、社会传播历史、现状、趋势,了解传播媒介、传播技术、传播理论前沿、热点等问题。


课程目标 2

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秉承“边学边练,学做合一”应用型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在掌握人类传播本质、传播规律基础上,具备对人类传播活动、传播现象洞察与批判的思辨能力,重视传播策略,掌握一套可行的传播技巧与传播技能;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人类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进行分析研究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 3

素养提升: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认识、分析人类传播活动与传播现象背后的本质及规律,理性认识传播发展动态与趋势,了解传媒如何影响社会,如何影响日常生活,具备良好媒介素养及专业素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传媒人才。


2-2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思想素养【H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课程目标3


1.2:积极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路线,立

德树人。有崇高的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遵守法律,遵从职业道德,有道德底线。



毕业要求2:家国情怀【H


2.1: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3

2.2:具有热爱家乡、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和信念。

2.3: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

2.4: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毕业要求4:学科素养【H


4.1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素养。


课程目标1


4.2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具备健全的心理。

4.3具有从事新闻行业的职业精神,能适应社会需求,能动手实践和解决新闻行业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5:基本技能【H


5.1掌握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及相关知识点,形成专业思想。

课程目标1

5.2了解新闻前沿动态和新闻行业发展规律,掌握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发展规律,能把握新闻传播业发展基本方向。

5.3了解新媒体技术、行业发展动态。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H

8.1学会自我管理、与他人合作,掌握基本礼仪,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程目标2

8.2掌握沟通与交流理论基础,掌握倾听、交谈、说服、谈判、辩论、演讲等沟通技巧和艺术,能够在团队合作、日常生活、职场、网络环境中有效沟通与交流。

8.3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活动中能够游刃有余。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绪论

1.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课前预习

课程目标1

重点:

1.传播与传播学

2传播学科的创立、传播学“四大先驱”等基本概念

3.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与当代中国传播实践的结合

难点:

1.人类传播的历史进程和规律

2.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理解交往理论


讲授法

6

2.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

课前预习

课程目标1

3.传播学研究对象

小组作业

课程目标1

4.人类传播历史与发展

小组作业

课程目标1

5.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传播学理论

小组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2

传播·信息·符号

1.传播与信息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重点:

1.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

2.符号的定义

3.从符号分析到话语分析


难点:

1.非语言符号

2.符号的基本功能

3.基于语言符号分析的宣传研究

讲授法

专题研讨

8

2.传播与符号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3

五大传播类型

1.人内传播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重点:

1.人际传播

2.大众传播


难点:

1.群体传播

2.组织传播

讲授法

案例教学

10(含2课时劳动实践)

2.人际传播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群体传播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组织传播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大众传播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传播制度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重点: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的关系


难点:

代表性媒介规范理论

讲授法

6

2.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1.传播媒介定义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重点:

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2.新闻专业主义理论

3.新媒介发展趋势和现实冲击


难点:

1.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目标和制约因素

2.公共新闻运动

讲授法

7

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大众传播与职业特性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新媒介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个人作业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6

全球化与现代传播

1.全球化定义

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重点:

1.全球化定义

2.现代传播

3.跨国传播与文化帝国

4.反思性社会


难点:

1.依附理论

2.媒体融合与融合文化


讲授法

讨论交流法

7

2.依附理论

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3.跨国文化产业与世界文化霸权

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4.全球传播理论构架与核心范畴

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7

对西方传播学理论的批评与借鉴

1.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引进与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3

重点:

1.我国传播学研究现状和趋势

2.西方传播学在研究视野上的偏颇和局限

难点:

中国传播学理论的建设

讲授法

讨论交流法

4

2.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传播学理论

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3

3.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借鉴意义

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3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考核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

 目标 1

1.传播与传播学



学习模块1


×50%

平时作业+期末闭卷考核


2.传播学科的创立、传播学“四大先驱”等基本概念

3.人类传播的历史进程和规律

4.信息爆炸、信息匮乏、信息污染、信息侵略的定义

学习模块2

5.符号的定义、符号的分类、符号的功能

6.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


学习模块3

7.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

学习模块4

8.报刊的四种理论

9.传播媒介、媒介控制




学习模块5

10.拟态环境

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12.意见领袖

13.沉默的螺旋理论

14.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

15.大众传播与职业特性

16.跨国文化产业与世界文化霸权

学习模块6

17.全球传播理论构架与核心范畴

 课程

 目标 2

1.拉斯韦尔“五W”要素

学习模块1

学习模块5

×40%

平时作业+期末闭卷考核

2.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

3.符号与意义

学习模块2

4.本我与客我理论、镜中我理论



学习模块3



5.冲突、情商

6.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

7.组织形象传播、组织危机传播

8.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


学习模块5


9.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10.新媒介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课程

目标 3

1.全球化定义

学习模块6

×10%

平时作业+期末闭卷考核

2.依附理论

3.现代性与现代传播

4.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引进与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学习模块7

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考核方式

考核占比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60%

平时作业成绩比例20%

课堂参与成绩比例10%

课堂笔记、读书笔记成绩

比例10%

课程目标1

50%

60%

40%

40%

50%=60%*50%+20%*60%+10%*40%+10%*40%

课程目标2

40%

20%

30%

30%

34%=60%*40%+20%*20%+10%*30%+10%*30%

课程目标3

10%

20%

30%

30%

16%=60%*10%+20%*20%+10%*30%+10%*30%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总分100分)

1)课堂参与(30%严格出勤制度和课堂管理,要求学生重视课堂参与,并全程参与本课程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与教师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相关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能力。

2)平时作业(40%:根据学生平时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完成情况,掌握课程学以致用情况。

3)课堂笔记(10%):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梳理、记录、保存状况。

4)读书笔记(20%):根据学生课外阅读传播学相关书籍并完成读书笔记情况,了解学生专业知识理解、拓展、表达能力。

2.期末成绩评定(总分100分)

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传播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方式为闭卷考试。要求学生掌握传播学的专业术语、基础理论,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或现象。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构成。

总成绩(100%=平时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

(三)评分标准

本课程期末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试卷考核项目以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为准。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讨论制定,传媒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贤大道16号
邮箱:cjsfcmxy2014@163.com
院长办公室:023-72792007
书记办公室:023-72792008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