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主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 全媒体主持 | ||||||
课程英文名 | Omnimedia Hosting | 双语授课 | □是 ☑否 | ||||
课程代码 | 27122055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数 | 32(含实践16) |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其他 | 课程形态 |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
考核方式 |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 ||||||
开课学院 | 传媒学院 | 开课 系(教研室)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面向专业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开课学期 | 第××学期 | ||||
课程负责人 | 审核人 | ||||||
先修课程 | 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主持 | ||||||
后续课程 | 无 | ||||||
选用教材 | 《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 | ||||||
参考书目 | [1]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语言研究》 :姚喜双 语文出版社 2013 [2]《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杨忠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5 | ||||||
课程资源 | 无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选修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将本专业已学的基础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实践能力,电视节目实践能力,广播节目实践能力,形成采、编、主持、制作全媒体流程实践平台,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成为全能的新型媒体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媒介融合的定义,掌握媒介融合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现行全媒体传播格局对主持人提出的新的行业要求,提升即兴直播的能力,增强运营活动的能力。 |
二、课程目标
表 1 课程目标
序号 | 具体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 1 |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媒介融合的定义,掌握媒介融合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现行全媒体传播格局对主持人提出的新的行业要求,提升即兴直播的能力,增强运营活动的能力 |
课程目标 2 |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将本专业已学的基础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实践能力,电视节目实践能力,广播节目实践能力,形成采、编、主持、制作全媒体流程实践平台,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成为全能的新型媒体人才。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拥有民族自豪感、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
课程目标 3 | 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提前进入到媒体工作的氛围中,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心理准备与能力储备,学生将来能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工作角色,为传媒行业输入更适应的更全能的“全媒体”人才。 |
表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H】 | 1.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党性原则 | 课程目标 2 |
毕业要求2:文化素质【M】 | 2.3:熟悉各种文艺形式和文化现象,能够在专业工作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 课程目标 2 |
毕业要求3:核心能力【H】 | 3.2:具有新闻、综艺、社教专题等节目的播报、出镜、主持能力。 | 课程目标 1 |
毕业要求4:创新创业能力【M】 | 指标点4.3: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电视台、新媒体、网络平台等内容生产需求。 | 课程目标3 |
。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 课程模块 | 学习内容 | 课程目标 | 学习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 | 学时 |
1 |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的媒介融合 | 1.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分类 | 课程目标1 | 重点: 1.媒介融合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2.从媒介融合的变迁总结媒介发展规律。 难点: 1.从媒介融合的变迁总结媒介变迁对传播者提出的新要求 | 讲授法 案例教学 | 4 |
2.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概念界定 | 课程目标1 | |||||
3.媒介融合与传播者、受众、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 课程目标1 | |||||
2 |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的节目主持素养 | 1.新媒体节目主持 | 课程目标1、2 | 重点: 1.节目内容的结构创意与界面脚本编纂 2.节目的商业需求 3.节目策划技术与艺术的联合支撑。 难点: 1.真人秀节目全流程 2.小屏直播的互联网思维 | 案例教学 | 6 |
2.电视平台节目主持 | 课程目标1、2 | |||||
3.广播平台节目主持 | 课程目标1、2 | |||||
3 |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主持人“话语”探究 | 1.主持人传播方式的新要求 | 课程目标1、2 | 重点: 1.全媒体传播格局对播音员主持人传播方式的四个新要求。 2.传播者到引领者的心理转变 3.从六步备稿到即兴直播的业务要求。 难点: 1.把握即兴语言传播的方法 2.“播”到“说”的表达转变 | 案例教学 | 6 |
2.主持人的身份转型与业务升级 | 课程目标1、2 | |||||
3.全媒体格局下的语言传播 | 课程目标1、2 |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案例分析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
2.通过相关内容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通过核心知识讲授和课堂汇报展示,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练习作业并听取教师讲解分析,从中吸取他人的优点,并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2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实验类型 | 实验性质 | 学习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 课程目标 | 学时 | ||
1 | 新媒体主持实践(微信公众号) | 综合性实验 | 必做 | 1.微信公众号的前期分析(重点) | 课程目标2、3 | 4 | ||
2.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方案制定(重点) | 课程目标2、3 | |||||||
3.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难点) | 课程目标2、3 | |||||||
4.微信公众号的商业化运作(重点) | 课程目标2、3 | |||||||
实验要求:1.分组要求( 4-6 人 1 组);每个小组选出本组的组长作为本组主编,,协调组员共同完成任务。2.实验准备:包括电脑、调音台、手机终端等;3.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运营 | ||||||||
2 | 电视平台主持实践(真人秀节目) | 综合性实验 | 必做 |
| 课程目标2、3 | 4 | ||
2.真人秀节目的团队产生 | 课程目标2、3 | |||||||
3.真人秀节目的制作(重点) | 课程目标2、3 | |||||||
4.真人秀节目的推广营销(难点) | 课程目标2、3 | |||||||
实验要求:1.从前期准备,实践拍摄,后期制作几个步骤中学习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并结合理论知识研究真人秀节目主持技巧2.分组要求 8-12人 1组;2.投放平台:在本门课程第一单元运营过的微信公众号进行节目推送;投放到各种媒体平台上,如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3.在规定时间内发布节目 | ||||||||
3 | 广播平台主持实践(音频类产品) | 综合性实验 | 必做 |
| 课程目标2、3 | 4 | ||
2.音频产品团队组建 | 课程目标2、3 | |||||||
3.音频产品制作(重难点) | 课程目标2、3 | |||||||
4.音频产品的商业运营(难点) | 课程目标2、3 | |||||||
实验要求:1.分组要求( 4-6人 1 组);每个小组选出本组的组长作为本组主编,以有声语言节目内容为要求,协调组员共同完成任务2.实验准备:包括电脑、调音台等;3.在规定时间内发布音频产品 | ||||||||
4 | 实践评析课 | 综合性实验 | 必做 | 对三个单元的实践过程与结果、人员组织进行分别评析、总评析与总结,同时着重引导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 课程目标2、3 | 4 | ||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 考核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 目标 1 | 1.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分类 | 模块1-3 | 20×% | 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阶段性测试 期末考试 |
2.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概念界定 | ||||
3.全媒体传播格局下的节目主持素养需求 | ||||
4.全媒体格局下的语言传播 | ||||
5.主持人的身份转型与业务升级 | ||||
课程 目标 2 | 1.新媒体主持实践(微信公众号) | 项目1-4 | 30×% | 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阶段性测试 期末考试 |
2.电视平台主持实践(真人秀节目) | ||||
3.广播平台主持实践(音频类产品) | ||||
课程 目标 3 | 利用各大新媒体平台作品的发布与实践 | 模块1-3 项目1-4 | 50×% | 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阶段性测试 期末考试 |
表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 考核占比 | 考核占比 | |||
平时表现20% | 课程作品20% | 阶段性测试20% | 期末考核40% | ||
课程 目标1 | 20% | 20% | 20% | 20% | 20% |
课程 目标2 | 30% | 30% | 30% | 30% | 30% |
课程 目标3 | 50% | 50% | 50% | 50% | 50% |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考勤、发言与提问情况,来评价学生相关的知识、能力和价值目标。评价重点为价值目标,特别是:喉舌意识、专业认同、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团队合作与终身学习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如让学生简述对知识的认识,考核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情况,帮助学生将定义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3)阶段性测验:学生在平时测试、测验中掌握课程的情况;
2.期末成绩评定
课终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等。方式为各单元实践作品综合考评。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运用具体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应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其构成比例应科学合理。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针对课程考核方式中的所有项目,均需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明确具体评分细则。其中试卷考核项目以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为准,非试卷考核项目可参照以下示例制定。
表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 评分标准 | ||||
优秀 (100>x≥90) | 良好 (90> x≥80) | 中等 (80> x≥70) | 及格 (70> x≥60) | 不及格 (x <60) | |
(口试)汇报演出 | 考核时长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内外部技巧表达准确;情声气结合好;小组内配合状态积极;无重大失误情况。 | 作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策划文案较为详细;表达技巧较为到位,能力展示全面;有效运用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后期制作精良;受众反馈较好。 | 作品超出规定30秒以内;策划文案较为详细;表达技巧相对到位,能力展示比较全面;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后期制作良好;受众反馈一般。 | 作品超出规定30秒以内;策划文案质量一般;表达技巧不足,能力展示不全面;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后期制作较为简单;受众反馈一般。 | 作品超出规定30秒以上;策划文案简单;表达技巧不足,能力展示不全面;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外部技巧;无后期制作;受众反馈较差。 |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系(教研室)讨论制定,传媒学院(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