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 数字摄像 | ||||||
课程英文名 | Digital camera | 双语授课 | □是 ☑否 | ||||
课程代码 | 27114045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数 | 48(含实践) |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其他 | 课程形态 |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
考核方式 |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 ||||||
开课学院 | 传媒学院 | 开课 系(教研室) | 广播电视学 | ||||
面向专业 | 新闻传播 | 开课学期 | 第2学期 | ||||
课程负责人 | 摄影摄像教学团队 | 审核人 | 贾森 | ||||
先修课程 | 数字摄影 | ||||||
后续课程 | 无 | ||||||
选用教材 | 1.任金州.《电视摄像》(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 ||||||
参考书目 | 1.赫伯特.泽特尔[美].《摄像基础》(第3版)[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2.任金洲.《电视摄影造型》(第1版)[M].北京:北京广播电影学院出版社,1998. 3.袁智忠.《电视摄像技艺教程》[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 ||||||
课程资源 | 无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是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技能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基于数字技术的摄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字摄像器材的使用,能熟练掌握摄像画面的构图规律和原理,具备基本影像叙事表达能力和摄像作品审美与评判能力;能独立完成摄像拍摄采访计划,进行摄像实践创作。 |
二、课程目标
表 1 课程目标
序号 | 具体课程目标 |
1.知识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摄像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摄像画面的造型特点、摄像画面的造型元素及应用,掌握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的摄像技能,掌握拍摄场面调度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摄像师的素质要求。 |
2.能力目标 |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练操作摄像器材和设备,掌握摄像的拍摄要领,能熟练利用镜头语言、光线、色彩进行影像画面造型,能独立撰写拍摄脚本和采访计划,完成拍摄采访任务。 |
3.素质目标 |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影像叙事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影视作品审美与评判能力;能正确利用视频影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沟通能力。 |
表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3:核心能力【H】 | 3.2:具备广播电视相关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够熟练掌握摄影、后期、录音、编辑等技能。 | 1 |
毕业要求4:创新创业能力【M】 | 4.2:能够组建团队完成短视频、微电影拍摄、纪录片创作、广告(公益广告)等影视作品的策划和摄制工作。 | 2 |
毕业要求7:终身学习能【M】 | 7.3: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 | 3 |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 课程模块 | 学习内容 | 学习任务 | 课程目标 | 学习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 | 学时 |
1 | 电视摄像机 | 1. 摄像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拓展阅读:摄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 课程目标1 | 重点: 1.数字摄像机主要功能 2.数字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难点: 3.数字摄像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讲授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数字摄像机。 | 3 |
2.数字摄像机主要功能、调试及操作。 | 课程目标1、2 | ||||||
3.数字摄像机的发展、管理与维护。 | 课程目标1 | ||||||
2 | 电视画面 | 1.电视画面的特性 | 拓展阅读:电视画面的主要特性 | 课程目标1 | 重点: 1.电视画面的特性 难点: 2.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 讲授法、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对电视画面的认识和理解 | 2 |
2.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 课程目标1 | ||||||
3 | 电视画面造型元素 | 1.电视景别 | 实践练习:运用这些原理指导拍摄实践,提交个人作品 | 课程目标1 | 重点: 1.电视画面造型元素的应用 难点: 2.电视画面造型元素的应用 | 讲授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电视造型元素的认识和理解。 | 3 |
2.拍摄角度 | 课程目标1 | ||||||
3.运动表现 | 课程目标1 | ||||||
4.电视画面构图 | 课程目标1 | ||||||
4 | 拍摄场面调度 | 1电视场面调度特点作用 | 实践练习:运用这些原理指导拍摄实践 | 课程目标1 | 重点: 1.电视场面调度特点 难点: 2.电视场面调度的灵活应用 | 讲授法、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场面调度对摄像师的重要意义 | 2 |
2.拍摄场面调度实践 | 课程目标1 | ||||||
5 | 电视摄像实务 | 1.固定画面的拍摄 | 实践练习:运用这些原理、方法指导拍摄实践 | 课程目标1、2 | 重点:
难点: 2.光线与色彩在电视画面造型中的表现手段 | 讲授法、案例教学、实践指导: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摄像基本技法。 | 3 |
2.运动画面的拍摄 | 课程目标1、2 | ||||||
3.光学造型 | 课程目标1、2 | ||||||
4.光线和色彩的造型 | 课程目标1、2 | ||||||
6 | 电视作品实践创作 | 1.拍摄计划与脚本撰写 | 拓展阅读:影视作品的赏析与评价 | 课程目标1、2 | 重点: 1.拍摄计划文案撰写 难点: 2.分镜头脚本的撰写 |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拍摄前期工作的重要性。 | 3 |
2.电视新闻类拍摄 | 课程目标1、3 | ||||||
3.电视专题类拍摄 | 课程目标1、3 | ||||||
4.电视文艺类拍摄 | 课程目标1、3 |
实验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2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教学目标(观测点、重难点) | 学时数 | 项目类型 | 要求 | 每组人数 | 教学方法 | 课程目标 |
1 | 实验1:数字摄像机基本操作 | 其他 | 1.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字摄像机的功能 | 6 | 验证性 | 必做 | 4 | 课堂讲授实践指导 | 1、2 |
2.学生能正确操作与使用数字摄像机 | |||||||||
2 | 实验2:电视画面造型实训 | 其他 | 1.学生能认识到电视画面造型的重要意义 | 3 | 验证性 | 必做 | 4 | 课堂讲授实践指导 | 2 |
2.学生能够进行画面造型的合理应用 | |||||||||
3 | 实验3: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拍摄实训 | 其他 | 1.学生能够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技法 | 6 | 验证性 | 必做 | 4 | 课堂讲授实践指导 | 2 |
2.学生能够掌握运动画面的拍摄技法 | |||||||||
4 | 实验4:光线色彩画面造型实践 | 其他 | 1.学生能够掌握光源色温与白平衡调整 | 6 | 验证性 | 必做 | 4 | 课堂讲授实践指导 | 2 |
2.学生能够掌握色彩在摄像画面的造型应用 | |||||||||
5 | 实验5:机位调度 | 其他 | 1.学生能够掌握轴线拍摄问题的处理 | 3 | 综合性 | 必做 | 4 | 课堂讲授实践指导 | 2 |
2.学生能够掌握多机位拍摄要领 | |||||||||
6 | 实验6:电视作品实践创作 | 其他 | 1.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视作品拍摄任务 | 8 | 综合性 | 必做 | 4 | 课堂讲授实践指导 | 2、3 |
2.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摄像知识和技能,创作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作品 | |||||||||
3.学生具备中国文化特质的影视审美能力 |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 考核占比 | 考核方式 |
知识目标 1 | 1.摄像机结构原理、功能使用与维护 | 电视摄像机 | ×20% | 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
2.电视画面的特性与造型特点 | 电视画面 | |||
3.电视景别、拍摄角度、运动表现、电视构图 | 电视画面造型元素 | |||
4.电视场面调度的特点,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电视场面调度的实际应用 | 拍摄场面调度 | |||
5.电视拍摄计划及其脚本的撰写 | 电视作品实践创作 | |||
能力目标 2 | 1.数字摄像机正确使用 | 实验1:数字摄像机基本操作 | ×50% | 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作品创作 |
2.电视画面造型合理应用 | 实验2:电视画面造型实训 | |||
3.固定画面的拍摄技法、运动画面的拍摄技法 | 实验3: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拍摄实训 | |||
4.光源色温与白平衡调整,色彩在摄像画面的造型应用 | 实验4:光线色彩画面造型实践 | |||
5.轴线拍摄问题、多机位拍摄要领 | 实验5:机位调度 | |||
6.拍摄计划与脚本撰写、作品创作 | 实验6:电视作品实践创作 | |||
素质目标 3 | 1.电视作品创作 | 电视作品实践创作 | ×30% | 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作品创作 |
2.影像作品的鉴赏与审美 | 实验6:电视作品实践创作 |
表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 考核方式 | 考核占比 | ||
课堂表现比例10% | 平时作业成绩比例40% | 作品创作比例50% | ||
课程目标1 | 20% | 20% | 20% | 20% |
课程目标2 | 50% | 50% | 50% | 50% |
课程目标3 | 30% | 30% | 30% | 30% |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2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与提问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
(2)平时作业(×80%):根据平时学习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作业提交的数量和质量。
2.期末成绩评定
考核范围:主要考察学生通过学期的系统学习,对数字摄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影像作品的创作能力。
考核方式:作品创作。
考核要求:提交摄像作品和摄像作品阐释文本。
(1)摄像作品(×60%)
(2)作品阐释(×40%)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构成比例为: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三)评分标准
表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 评分标准 | ||||
优秀 (100>x≥90) | 良好 (90> x≥80) | 中等 (80> x≥70) | 及格 (70> x≥60) | 不及格 (x <60) | |
课堂表现 | 课堂没缺席,不迟到早退,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思维清晰,有独到的见解,知识掌握扎实。 | 课课堂没缺席,不迟到早退,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思维清晰,有一定的见 解,知识掌握扎实。 | 课课堂没缺席,不迟到早退,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思维清晰,见解不明晰,知识掌握欠扎实。 | 课堂没缺席,不迟到早退,上课发言不够积极大胆,回答问题思维欠清晰,见解不明晰,知识掌握欠扎实。 | 课堂有缺席,累计有5次以上,迟到或早退,上课发言不大胆,回答问题思维不清晰,知识掌握不扎实。 |
平时作业 | 所有作业按时按照要求完成质量较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较好。 | 所有作业按时按照要求完成质量较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不够。 | 所有作业按时按照要求完成,完成质量欠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 所有作业按时完成,完成质量欠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 多次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完成质量欠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
作品阐释 | 恰当应用知识原理解读摄像作品,思维清晰,阐释合理,知识掌握牢固,分析问题能力较强。 | 恰当应用知识原理解读摄像作品,思路清晰,阐释合理,知识掌握较好,分析问题能力较强。 | 恰当应用知识原理解读摄像作品,思路清晰,阐释欠合理,知识掌握较好,分析问题能力不足 | 基本能应用知识原理解读摄像作品,思路欠清晰,阐释欠合理,知识掌握和分析问题能力不足。 | 应用知识原理解读摄像作品能力欠佳,思路不清晰,知识掌握不扎实,分析问题能力不足。 |
摄像作品 | 作品创意新颖,有独到的视角,画面稳定,构图恰当,色彩影调与主题表现一致,画面剪辑流畅,有独到的构思,配音清晰流畅,声画同步,音响音效合适、符合主题要求,整个作品描述完整,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片头片尾设计及整个作品的包装效果新颖独到。 | 作品有一定创意,画面稳定,构图恰当,色彩影调与主题表现基本一致,画面剪辑流畅,构思创意不够,配音清晰流畅,声画同步,音响音效合适、符合主题要求,整个作品描述基本完整,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片头片尾设计及整个作品的包装效果较好。 | 作品缺乏创意,画面相对稳定,构图基本得当,色彩影调与主题表现基本一致,画面剪辑流畅,构思平淡,配音清晰流畅,音响音效符合主题要求,整个作品描述基本完整,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片头片尾设计及整个作品的包装效果平淡。 | 作品缺乏创意,画面稳定性差,构图基本得当,色彩影调与主题表现基本符合,画面剪辑流畅,构思平淡,配音清晰流畅,音响音效勉强符合主题要求,整个作品描述基本完整,故事情节不够完整,片头片尾设计及整个作品的包装效果较差 | 作品缺乏创意,画面稳定性差,画面构图不当,色彩影调与主题表现欠和谐,画面剪辑效果差,构思平淡,配音清晰度存在一定问题,音响音效表现较差,整个作品描述不完整,故事情节不清晰,片头片尾设计及整个作品的包装效果差。 |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系讨论制定,传媒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