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 网络直播实务 | ||||||
课程英文名 | Practice of Online Live Streaming | 双语授课 | □是 否 | ||||
课程代码 | 27112082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数 | 32(含8个理论课时 24个实践课时) |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其他 | 课程形态 |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
考核方式 |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 ||||||
开课学院 | 传媒学院 | 开课 系(教研室) | 网络与新媒体 | ||||
面向专业 | 网络与新媒体 广播电视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开课学期 | 第3学期 | ||||
课程负责人 | 张建雄 | 审核人 | 冉明仙 | ||||
先修课程 | 《新闻学理论》 《全媒体新闻采访》 | ||||||
后续课程 | 《视听语言》《全媒体新闻编辑》 | ||||||
选用教材 | 黄旭强.直播运营实务[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 ||||||
参考书目 | 1.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 2.高虹.《播音与主持实训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3.宋晓阳.大小屏现场直播报道案例教程[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 | ||||||
课程资源 | 中国播音主持网 | ||||||
课程简介 | 《网络直播实务》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实时的视频直播活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媒体形式。本课程从网络直播概况、镜头前的口语表达、直播的实践演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讲解网络直播的概论、镜头前的口语表达,熟悉直播平台以及直播摄影要求。实践部分让学生团队分工进行直播实践,单场景实践、多场景串联、直播间实践。学生应掌握镜头前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熟悉使用视频设备和直播软件,完成内容规划和策划,做出高质量的直播,能够应对直播过程的突发情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具有网络直播能力,以适应新媒介出现后的工作要求。 |
二、课程目标
表 1 课程目标
序号 | 具体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 1 | 学生能了解网络与新媒体技术与行业发展动态、能具备网络直播能力。学生能熟练操作新媒体直播工具,能够具备高品质视觉文化传播理念、修养和能力。 |
课程目标 2 | 学生能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伦理与法规,具备健全的心理。 |
课程目标 3 | 学生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表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适用于专业教育课程)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4:学科素养【H】 | 指标点 4.3: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伦理与法规,具备健全的心理。 | 课程目标3 |
毕业要求5:基础技能【M】 | 指标点 5.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技术与行业发展动态。 | 课程目标2 |
毕业要求7:拓展技能【L】 | 指标点 7.3: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具备在信息更新迭代中不断拓展新领域的能力。 | 课程目标1 |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 课程模块 | 学习内容 | 学习任务 | 课程目标 | 学习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 | 学时 |
1 | 认识网络直播 | 1.网络直播概论 | 网络直播 (个人作业或小组作业) | 课程目标3 | 重点: 1.网络直播基本要求 2.镜头前的口语表达 难点: 3.掌握直播平台规则 |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达到正确的镜头前口语表达,熟悉直播平台。 | 4 |
2.熟悉直播平台 | 课程目标2 | ||||||
3.镜头前服装要求 | 课程目标1 | ||||||
4.镜头前口语表达 | 课程目标1 | ||||||
2 | 掌握直播技巧 | 1.直播间布置 | 直播带货 (个人作业或小组作业) | 课程目标1 | 重点:
难点: 2.直播摄影和普通摄影区分 |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完成直播间布置,掌握直播技巧。 | 4 |
2.直播团队分工 | 课程目标2 | ||||||
3.直播摄影技巧 | 课程目标3 |
实验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2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教学目标(观测点、重难点) | 学时数 | 项目类型 | 要求 | 每组人数 | 教学方法 | 课程目标 |
1 | 实验1:直播1 | 教师开发 | 学生能够掌握外景直播,应对突发状况。 | 8 | 综合性 | 4-8人为一组,完成一场直播,录屏提交作业。 | 4-6 | 实验指导 | 课程目标3 |
2 | 实验2:直播2 | 教师开发 | 学生能够掌握多场景、串联直播,熟悉使用不同直播平台。 | 8 | 综合性 | 4-8人为一组,完成一场直播,录屏提交作业。 | 4-6 | 实验指导 | 课程目标2 |
3 | 实验3:直播3 | 教师开发 | 学生能够掌握直播间带货直播,介绍中国优秀国货品牌,增强民族自信。 | 8 | 综合性 | 4-8人为一组,完成一场直播,录屏提交作业。 | 4-6 | 实验指导 | 课程目标1 |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 考核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 目标 1 | 1.学习网络直播的重要性 | 模块1 | 10% | 阶段性测试 (平时) |
课程 目标 2 | 1.现场直播能力 | 模块2 | 60% | 终结性测试 (期末) |
2.镜头前口语表达能力 | 模块2 | |||
3.多场景直播能力 | 模块2 | |||
课程 目标 3 | 1.如何在网络直播中传递正确价值观 | 模块1 | 30% | 阶段性测试 (平时) |
表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 考核方式 | 考核占比 | |
平时项目比例40% | 期末项目或学科比赛项目比例60% | ||
课程目标1 | 10% | 30% | 10%=10%*40%+10%*60% |
课程目标2 | 60% | 30% | 60%=60%*40%+60%*60% |
课程目标3 | 30% | 30% | 30%=30%*40%+30%*60% |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4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与提问情况,来评价学生相关的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60%):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如让学生简述对知识的认识,考核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情况,帮助学生将定义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2.期末成绩评定
课终考核学生是否掌握网络直播能力,是否能够完成高质量直播,并且传递核心价值观。方式为三次阶段性测验即为三次现场直播。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应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其构成比例应科学合理。书写格式: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三)评分标准
示例:表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 评分标准 | ||||
优秀 (100>x≥90) | 良好 (90> x≥80) | 中等 (80> x≥70) | 及格 (70> x≥60) | 不及格 (x <60) | |
阶段性测验 | (1)选题符合课程性质,选题范围适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贴合社会发展。
|
| (1)选题较为符合课程性质,选题范围适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贴合社会发展。 (2)直播过程无重大事故出现,具有较好的突发问题解决能力。 (3)语言表达较为准确,叙述清楚,直播效果较好。 | (1)主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选题凝练不够,问题意识欠佳。(2)直播过程中有突发情况,解决能力稍弱。 (3)语言表达基本清楚,直播效果一般。 | (1)主题具有很少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问题意识欠佳。(2)直播过程中有突发情况,解决能力弱。 (3)语言表达基本清楚,直播效果较差。 |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传媒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院(部)网络与新媒体教学系(教研室)讨论制定,传媒学院院(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