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 媒介经营管理 | ||||||
课程英文名 | Media Management | 双语授课 | □是□否 | ||||
课程代码 | 27122038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数 | 32 |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其他 | 课程形态 |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
考核方式 |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 ||||||
开课学院 | 传媒学院 | 开课 系(教研室) | 广播电视学 | ||||
面向专业 | 广播电视学 | 开课学期 | 第6学期 | ||||
课程负责人 | 刘晓媛 | 审核人 | 贾森 | ||||
先修课程 | 新媒体概论 | ||||||
后续课程 | 无 | ||||||
选用教材 | 无 | ||||||
参考书目 | 1.谭云明.传媒经营管理新论(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潘可武.媒介经营管理创新与融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张燕、王苏、刘虎.电子媒介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 4.周鸿铎.世界五大媒介集团经营之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 ||||||
课程资源 | 无 | ||||||
课程简介 | 媒介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选修拓展课程,融合新闻传播学、财务管理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属交叉学科。本课程注重媒介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兼顾媒介经营管理典型案例的引介和分析。本课程围绕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媒介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既讲授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又结合具体的媒介实践,力求使学生开拓视野、学以致用,给学生新的启迪。 |
二、课程目标
表1 课程目标
序号 | 具体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1 | 学生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内容:(1)媒介、媒介经营管理的内涵、产生与当下发展(2)媒介组织与媒介公司(3)媒介管理者和领导者(4)媒介市场与媒介产品的营销(5)媒介经营中的人力、战略管理(6)媒介集团化管理(7)媒介品牌化管理与资本运作 |
课程目标2 | 学生能够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理论与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理论与相关知识分析认识媒介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能理解、分析现实的媒介生产流程和营销理念;(3)能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视角分析解决媒介在发展中遇到的资本和产业化运作方面的现实问题。 |
课程目标3 | 学生通过媒介经营管理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具备相应能力外,还应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探究问题的能力;(2)与人沟通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3)团队协作的能力;(4)自学的能力;(5)解决问题的能力;(6)信息处理的能力;(7)创新能力 |
表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2 文化素质 | 2.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储备,对文学、美学、艺术、历史、社会等人文社科领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 课程目标2 |
毕业要求6 媒介素养 | 6.3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媒体策划与运营方 面的知识。 | 课程目标1 |
毕业要求7 终身学习能力 | 7.2: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保持开放和与时俱进的心态,积极适应行业的变化和挑战。 | 课程目标3 |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 课程模块 | 学习内容 | 学习任务 | 课程目标 | 学习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 | 学时 |
1 | 媒介、媒介经营管理的内涵、产生与当下发展 | 1.领会媒介的内涵和外延。 | 1.媒介、经营、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2.媒介经营管理的诞生背景与发展。 3.媒介经营管理的特殊性。 | 课程目标1 | 重点:
难点: 2.媒介产品经营管理与一般商品的不同点。 |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媒介市场的兴趣 | 4 |
2.了解当下新媒体技术对于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所形成的挑战与机遇。 | 课程目标1 | ||||||
3.了解媒介经营管理所研究的对象、内容。 | 课程目标2 | ||||||
2 | 媒介组织与媒介公司 | 1. 理解媒介组织的组织形式。 | 1.组织的形式与内容 2.媒介组织结构 3.媒介组织的设计原则 4.现代媒介组织变革趋势 5.媒介公司的运作与职权 | 课程目标2 | 1.媒介组织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2.现代媒介组织变革的趋势。 |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媒介组织的认识 | 4 |
2.掌握媒介组织的组织结构类型。 | 课程目标2 | ||||||
3.明白媒介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 课程目标3 | ||||||
3 | 媒介管理者和领导者 | 1.掌握媒介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内涵与异同。 | 1.管理者和领导者概述 2.媒介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3.媒介领导人的素质与媒介职业经理人 | 课程目标2 | 重点: 1.管理者的职责。 2.优秀媒介管理者具备的素质。 |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媒介经理人的认识和就业兴趣 | 4 |
2.掌握一名优秀媒介管理者与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 课程目标1 | ||||||
4 | 媒介市场与媒介产品的营销 | 1.理解媒介市场的内涵。 | 1.市场的内涵与特点 2.电视、网络新媒体的媒介市场、媒介市场的特点 3.媒介产品营销与案例 | 课程目标2 | 重点: 1.媒介市场的特征。 2.不同形态媒介的媒介市场特征。 难点 3.媒介产品营销的要素。 |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媒介产品营销的方法 | 4 |
2.了解我国媒介市场的发展趋势。 | 课程目标1 | ||||||
3.了解媒介产品营销的一般方法 | 课程目标3 | ||||||
5 | 媒介经营中的人力、战略管理 | 1.理解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管理规律,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本质。 | 1.媒介人才资源管理与媒介组织经营管理的关系 2.媒介战略管理的一般方法与案例 | 课程目标2 | 重点: 媒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效果 |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学习 | 4 |
2.了解媒介战略管理的内涵,明白媒介战略管理的价值。 | 课程目标3 | ||||||
6 | 媒介集团化管理 | 1.掌握媒介集团化经营的背景。 | 1.媒介集团化管理的思路与策略、组建与运作 2.媒介集团化经营的发展趋势与案例分析 | 课程目标2 | 重点: 媒介集团化经营的模式 | 1.讲授法 2.小组讨论:了解目前集团化运作的机遇与挑战 | 4 |
2.了解我国媒介集团化发展的实况。 | 课程目标3 | ||||||
3.反思新媒体环境下媒介集团化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 课程目标1 | ||||||
7 | 媒介品牌化管理与资本运作 | 1.了解媒介品牌的存在,掌握媒介品牌的推广与维护的原则与能力。 | 1.媒介品牌化经营的内涵和受众群众的媒介品牌角色 2.媒介品牌经营的具体内容 3.媒介资本与资本运营概念、内容和特点 4.媒介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 | 课程目标3 | 重点: 1.媒介品牌经营的概念和必要性 2.媒介开展资本运营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难点: 1.媒介品牌经营的具体内容 2.媒介资本运营的主要形式 | 1.讲授法:了解目前媒介资本运作的模式 2.小组讨论:案例研讨目前成功的媒介品牌 | 4 |
2.熟悉媒介资本运作的原则与逻辑 | 课程目标2 | ||||||
8 |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经营管理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了解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介在经营和管理中的变革。 | 1.传统媒介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发展现状 2.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在经营和管理中的变革 3.社交新媒介的经营侧路 4.新技术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 | 课程目标1 | 重点: 1.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应对侧路和理念。 2.社交网络新媒介的经营管理的一般策略。 | 小组讨论:社交网络新媒介的经营管理的一般策略。 | 4 |
2.懂得新媒体环境中社交网络新媒介的经营管理策略。 | 课程目标3 |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 考核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 目标 1 | 1.传媒外部环境分析 | 模块1 | 20% | 平时作业 课堂表现 |
2.传媒人力资料管理 | 模块5 | |||
3.传媒品牌管理 | 模块7 | |||
课程 目标 2 | 1.传媒产品生产管理案例分析 | 模块3 | 35% | 小组讨论 课堂表现 |
2.传媒资本运作案例分析 | 模块6 | |||
课程 目标 3 | 1.跨媒体经营研究 | 模块4 | 45% | 作品考核 小组讨论 |
2.品牌与价值实现 | 模块7 | |||
3.媒介内部管理与外部挑战 | 模块1/8 |
表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 考核占比(此处需与上表基本一致) | ||||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60% | 小组讨论20% | 课堂表现10% | 其他作业10% | 考核占比 | |
课程目标1 | 10% | 10% | 50% | 50% | 20% |
课程目标2 | 30% | 60% | 30% | 30% | 35% |
课程目标3 | 60% | 30% | 20% | 20% | 45% |
评分依据:选择关于媒介经营管理范畴内的论文题目,达到了课程目标1-3中的没接素养的提升,实现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的要求。考核论文上,论文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以正确观点提出问题,能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并能紧密地结合案例,案例具有时效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独特的见解和鲜明的创新;论文结构严谨,文理通顺,层次清晰,语言精练,文笔流畅,书写工整;完全符合正规学术论文格式要求,排版整齐、准确。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10%):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发言,能够有效与老师进行互动。
(2)课程作业(30%):收集资料能力与研究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3)小组讨论(60%):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有效进行团队协作,对论题进行有效调研并进行深刻理解和阐述。
2.期末成绩评定
(一)论文题目:
1.西部地区媒介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瞻(以西部某一区域型媒体为例)
2.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媒介融合问题研究(案例与理论相结合)
3.媒介融合下的新盈利模式研究(案例与理论相结合)
4.传媒品牌与价值实现研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5.传统媒体如何应对自媒体的挑战(可以选择某一传媒媒体作案例研究)
6.自媒体发展中的自律和他律(选择一项自媒体进行论述)
7. 媒介跨区域、跨媒体经营与新闻改革(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8. 新财经媒体研究 (可以选择某一财经媒体作案例研究)
(二)论文要求:
1.根据以上题目范围,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理论分析。
2.参照论文格式手写完成。
3.字数3000字左右即可。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三)评分标准
表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 评分标准 | ||||
优秀 (100>x≥90) | 良好 (90> x≥80) | 中等 (80> x≥70) | 及格 (70> x≥60) | 不及格 (x <60) | |
平时作业 | (1)按时上交作业(2)作业质量高,符合课程要求(3)小组配合度高,有创意、有特色 | (1)按时上交作业(2)作业质量较高,大致符合课程要求(3)小组配合度较高,有一定的创意和特色 | (1)按时上交作业(2)作业质量符合要求(3)小组配合度较高,能够有基本的创意和特色 | (1)按时上交作业(2)作业基本符合课程要求(3)小组基本能够配合完成 | 没有完成作业,并在一周内没有补交作业 |
课堂表现 | (1)学生每节课按时按质完成作业,长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2)善于思考,主动学习(3)积极帮助小组同学和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 (1)学生每节课按时完成作业,较为积极主动回答问题(2)较为善于思考,主动学习(3)能够帮助小组同学解决问题 | (1)学生每节课按时完成作业,偶尔主动回答问题(2)能够帮助小组同学解决问题 | (1)学生每节课基本按时完成作业,几乎不主动回答问题 | (1)学生每节课基本不完成作业,不主动回答问题,有旷课和迟到的行为 |
课程论文 | (1)论文选题符合课程性质,选题范围适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很强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严谨,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充分,结论清晰,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合理,组织严密,连贯一致。(4)语言表达准确,叙述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规范。(5)论文符合学术规范。 | (1)论文选题恰当合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较强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较为严谨,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较为充分,结论清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合理,组织较为严密,连贯一致。(4)语言表达较为准确,叙述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较为规范。(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无明显错误。 | (1)论文选题较为合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一定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较为充分,结论清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较为合理,组织较为严密。(4)语言表达较为准确,叙述较为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较为规范。 (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有部分错误。 | (1)论文主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选题凝练不够,问题意识欠佳。(2)论证过程较为合理但不太严谨,具有一定的证据或材料但不够充分,结论基本清晰。(3)文章结构较为合理,组织具有一定的严密性,但存在部分不连贯现象。(4)语言表达基本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基本规范。(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有部分错误。 | (1)论文选题不符合课程性质,或主题不明确(2)论证过程随意,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极其不充分,结论不清晰。(3)文章结构混乱,存在前后不连贯现象。(4)语言不通顺,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不规范。(5)论文明显不符合学术规范,或存在抄袭现象。 |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部)广播电视学教学系(教研室)讨论制定,传媒学院(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