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创作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 微电影创作实训 | ||||||
课程英文名 | Micro Film Creation Training | 双语授课 | □是 ☑否 | ||||
课程代码 | 27124024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数 | 48 |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其他 | 课程形态 |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
考核方式 |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 ||||||
开课学院 | 传媒学院 | 开课 系(教研室) | 广播电视学 | ||||
面向专业 | 广播电视学 | 开课学期 | 第5 学期 | ||||
课程负责人 | 何润洲 | 审核人 | |||||
先修课程 | 《影视剧本创作》、《视听语言》 | ||||||
后续课程 | 毕业设计 | ||||||
选用教材 | 无 | ||||||
参考书目 |
| ||||||
课程资源 | 微电影创作 中国大学MOOC 主讲人:郭艳梅 黄志浩(华侨大学) | ||||||
课程简介 | 《微电影创作实训》课程是一门面向广播电视学专业,旨在提升广电学生传媒创作能力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带领学生从内容创作到实践拍摄,最后到后期制作,进行系统性的指导与督促。帮助学生通过通过完整的事件训练,更好的掌握微电影和影视作品的制作经验,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创造能力,指导学生更好的完成原创性的传媒作品,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在未来传媒领域的工作中中,去更好的讲述中国故事,书写时代精神。 |
二、课程目标
表 1 课程目标
序号 | 具体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 1 | 价值引导: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艺术和人。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高尚的审美能力。 |
课程目标 2 | 知识能力:通过系统训练掌握微电影的创作能力,包括微电影的故事内容构建,微电影的拍摄与指导,微电影的后期制作与包装等。以此使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下掌握综合的媒体产品包装盒制作的能力。 |
课程目标 3 | 创新创业 :通过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训练,拓展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主动适应影视传媒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实现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 |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M】 | 1.3:拥有优良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爱国敬业。 | 1 |
毕业要求2:核心能力【M】 | 3.2:具备广播电视相关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够熟练掌握相摄影、后期、录音、编辑等技能。 | 2 |
毕业要求3:创新创业能力【H】 | 4.1:发展创新创造思维,理解媒介的内涵与外延,具有打造创意内容的能 力。 | 3 |
4.2:能够组建团队完成短视频、微电影拍摄、纪录片创作、广告(公益广告)等影视作品的策划和摄制工作 |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学习内容
本课程实训教学课让学生完成几个不同类型的微电影作品的策划与创作,并形成完整的前期拍摄于后期制作,达到对微电影作品的策划、剧作、勘景、前期准备、拍摄、播音、剪辑与制作等多个环节的基本原理与技巧。详细安排如下:
实训项目1: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和特点,指导学生为本学期的实践任务编构三个微电影短片剧本,并撰写故事大纲。
本内容包含:
一个微电影故事片剧本
一个微电影广告剧本
一个微电影宣传片剧本
深刻地运用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分析研究目标;行文流畅,思路清晰。
实训项目2:从三个剧本中选取两个,指导学生完成微电影作品的创作工作。
拍摄两部不少于5分钟的短片,在作品中体现出对影视音乐音响成熟的设计意识和娴熟的运用技巧。
要求:
影片的时长建议为1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5分钟。
影片的形式和内容自拟,可拍摄故事片、纪录片、专题片,优先推荐拍摄故事片
小组队员3—6人,不得超过6人,各部门分工明确。
影片要求叙事流畅、情节连贯、表演自然、视听语言运用合理。
实训项目3:指导学生完成影片的后期制作工作。
要求:
影片要求叙事流畅、情节连贯、表演自然、视听语言运用合理,尤其是对于影片声音的处理需要有明显的设计感。
实训项目4:指导学生完成影片的后期修改工作
影片要求叙事流畅、情节连贯、表演自然、视听语言
(二)时间安排
本课程的完成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故事创作(第1周——第4周)
1、影片故事创意汇总
2、影片故事创作指导
第二阶段:前期拍摄(第4周——第12周)
前期筹备工作
前期勘景工作
前期拍摄工作
补拍与修复
第三阶段:后期制作与包装(第13周——第16周)
后期剪辑
后期特效制作
后期声音调整
第四阶段:作品的完善与修改
作品修改
作品补拍与修复
(三)工作流程
(1)综合性栏目创作团队建立。由多人组成小组形式进行栏目的策划与制作。
(2)根据课程的要求,各小组筛选课程所提供的电视栏目选题库,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其中之一进行电视栏目的创作。
(3)各制作组进行选题申报,实行通过即拍制度,严格把控栏目选题。
(4)业务指导老师以团队形式进行指导,并以其为主;校外老师为辅。
(5)学生可参与工作室、校内外实践团体进行实践训练。
(6)实训活动以开课老师为主导,校内老师为指导,校外老师为辅导。
(三)业务指导
本项目主要由传媒学院何润洲老师进行指导和统一管理,具体作品可由学生指定老师进行指导
校内老师:何润洲、汪志平、贾森、刘贺、瞿舒
校外老师:李希杰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 考核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目标 1: | 1.微电影剧本创作:微电影的选题与形式 | 微电影故事创作 | 30% | 剧本创作细分板块考查 |
2.主题的确定:行为即是主题;主题与人物需求;主题的类型化;故事的外延。 | ||||
3.人物塑造:人物的内在构成;人物的外在构成;人物的创造;人物创作初探。 | ||||
课程目标 2: |
a前期勘景与演员的培养 b拍摄资金的筹集与安排 c场景的搭建 | 微电影作品前期拍摄 | 40% | 影片创作细分板块考查 |
a摄影摄像与灯光 b录音与声音设计 c演员表演的指导 | ||||
课程目标 3: | 1.后期剪辑。 | 微电影后期制作与包装 | 30% | 后期包装效果评估 |
2.后期特效。 | ||||
3.后期声音设计。 |
表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 考核方式 | 考核占比 | ||
微电影故事创作30% | 微电影作品前期拍摄40% | 微电影后期制作与包装30% | ||
课程目标1 | 20% | 20% | 20% | 30% |
课程目标2 | 30% | 30% | 30% | 40% |
课程目标3 | 50% | 50% | 50% | 30% |
(二)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100%)=学生出勤(30%)+微电影选材分析(20%)+微电影剧本撰写(50%)
2.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考察学生策划、制作、后期的实践创作能力,考察学生媒介运营的能力,用全过程、结果为导向进行考核。
期末成绩(100%)=微电影前期拍摄与创作(30%)+微电影成品质量(70%)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应由平时考核成绩加上期末考核成绩构成。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表4 评分标准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 x≥80)
中等
(80> x≥70)
及格
(70> x≥60)
不及格
(x <60)
微电影剧本创作
基础技能的掌握细致;能正确、灵活地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剧本创作中的问题;叙事思路清晰,有卓绝的创意,有出众的故事性。
基础技能的掌握详细;能较好地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剧本创作中的问题;叙事思路较为清晰,有不错的创意和故事性
基础技能的有一定掌握;能运用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剧本创作中的问题;叙事思路基本清晰,有一定的创意和故事性
基础知识不够详细而正确,错误的知识点较;不太会运用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剧本创作中的问题;叙事思路不够清晰,创意和故事性较弱,人物有需求层次不明晰,动机基本不够充分
基础知识纰漏过多;不能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叙事思路混乱,不够清晰,创意和故事性弱,甚至有抄袭嫌疑
微电影前期拍摄
视听语言成熟,作品结构完整、场景设置合理,视觉元素设计独到,声音与画面配合得当,观赏性强,作品创意有一定的独创性。
能按项目要求提交作品,创作技法正确,作品结构完整、场景设置合理,视听语言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能按项目要求提交作品,创作技法正确,作品结构完整、场景设置较为合理,观赏性较弱
能按项目要求提交作品,创作技法稀松,作品结构完整、场景设置不佳,声画配合较粗糙
能按项目要求提交作品,作品结构不完整、场景设置不合理,声画配合不得当。
微电影后期制作
作品主题突出、创意新颖、音画同步、画面精美、色调统一、镜头流畅,有视听节目创作的创新表达。
作品主题较为突出、有一定的创意新颖、音画同步、画面较为精美、色调统一、镜头流畅,有视听节目创作的创新表达。
作品有一定的主题表达,音画同步、画面无差错、色调统一、镜头流畅,有简单的视听节目创作的创新表达。
作品主题表达较为粗浅,音画同步、画面存在总时长1%之内的瑕疵、色调基本统一、镜头流畅。
作品不完整,主体部分叙事残缺。缺少明确的主题表达,音画
同步、画面存在总时长1%以上的瑕疵。
五、其他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新闻传播教学系(教研室)讨论制定,传媒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