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传媒学院播音专业同学们的专业水平,让同学们把专业能力运用到实践中,体现出我院“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把培养“采、编、播”一体化人才方案落到实处,我院于4月16日开始了“百里乌江廊,声入武陵郡——传媒学院播音专业实践之酉阳行”专业实践活动。此次专业实践由传媒学院播音专业系主任许芫颜,2015级辅导员王雯带队,传媒学院2018级播音专业46名学生参与其中。
传古播今,上善新民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此次专业实践,第一个进行学习实践的地点便是酉阳桃花源。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而酉阳桃花源便成为了世人心中《桃花源记》原型地。
当然,酉阳桃花源的盛名并不只是因其为《桃花源记》原型地,还因为它所蕴含的悠长历史。在这里,同学们体验了民族服饰,品尝了当地的饮食,还学习了古代私塾的礼节。同学们在学习古代私塾礼节的过程中,认真听老师讲解礼节在古代的重要性,并跟随老师的演示,具体学习私塾礼节的动作、仪态,这也有助于播音专业的同学在之后的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自己的仪态以及礼节。
同学们也表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传媒人,了解每个地方的历史,思考当下,才是“传古播今,上善新民”的精神内涵。这次实践也更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体验不同的生活,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让播音专业的同学们敢说、能说、有话说。
而在实践学习中的每晚感想分享会中,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酉阳桃花源历史的理解,以及结合当下背景进行的一个思考。有同学说道:“我觉得每一个地方好像都有它的一个精神,我们在实践学习中,应该更加深入,不能太浮于表面。”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指导老师在听了同学们的感想后,说道:“我们作为艺术生,作为学传媒的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身份与自己的专业特性,时刻关注,每一次实践的机会都值得被珍惜,一定要好好体验,好好感悟。”
传而有道,以文化人
“嘿!哈!嘿......”还未走近龚滩古镇,便被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声音所吸引。传媒学院播音专业的专业实践第二站来到了有“乌江画廊”美称的龚滩古镇,同学们正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开始了一次特殊且有意义的早功练声。有同学表示,既然是声入武陵郡,那就一定要把我们的声音传递进来,它提醒着我们不管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掉自己的专业学习。
在早功结束后,同学们与带队老师便跟着解说员乘船游览了“百里乌江画廊”,了解了蛮王洞的神秘传说,观赏了沿途土家吊脚楼的奇特,领略了险峰急湍的风景,游船还行驶到了贵州省与重庆市交界的地方。
在此次的实践学习中,同学们更加深入感受了土家族的民俗文化,也系统的了解了青板桥吊脚楼的建筑特色。许老师也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历史与文化底蕴,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通过自己声音将千年古镇这份静谧、神秘传递到更多人的心里。
而在今晚的感想交流会中,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思考,有同学说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土家族的文化,也算是掀开了那一层神秘的外衣吧。我才发现自己所知太少了,作为一个传媒的学生,去认知更多的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指导老师也对该同学的看法给予了肯定并提醒同学们,作为一个播音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对专业学习会起到一个阻碍作用,所以一定要多学习,多见识,多积累。
传承民族文化
蚩尤九黎城是此次专业实践的最后一站,神秘、壮观是同学们对它的第一印象。
与上一站学习地点不同的是,同学们这一次学习的是苗族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同学们通过竹竿舞、造纸术、编竹篮、雕花像等了解当地的苗族文化风俗。
在学习了解过程中,最让同学们震撼的便是苗族的服饰,苗族精致的银质服饰以及生活用品,无一不体现出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而苗族银饰中的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的文化艺术特征,更是让同学们叹为观止。
每个民族的文化魅力都是无穷无尽的,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去学习、了解,并且深入体验。参加实践的一位同学说道:“希望我能够学习更多民族文化知识,了解更宽泛、更深入的文化领域,成为一个比较博学多才的人吧,这也更有助于我专业的学习。”
至此,播音主持专业校外专业实践告一段落。据悉,同学们还会把自己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整理成份,并以PPT的形式向老师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与交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感受不一样的地域文化,传媒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