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前沿》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4-04-25


《新媒体前沿》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新媒体前沿

课程英文名

New Media Frontiers

双语授课

R

课程代码

27112085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含实践16、劳动教育1学时)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R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R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  □开卷  R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R汇报展示  □报告  

R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

(教研室)

网络与新媒体

面向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

开课学期

5学期

课程负责人

刘婷

审核人

张建雄

先修课程

新媒体概论

后续课程

新媒体运营、网络营销

选用教材

无。教师自选自编。

参考书目

1.尼古拉斯·盖恩 戴维·比尔.新媒介:关键概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马丁·李斯特 等.新媒体批判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3.邱林川 陈韬文.新媒体事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课程资源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修高阶课程,主要讲授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新媒体研究的理论热点和前沿,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专业思维和学科视角,培养一定的学术敏感和研究能力,为今后的媒体实践和学术深造提供指引。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知识传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以及新媒体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热点和成果,对业界和学界的发展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课程目标 2

能力培养:通过介绍新媒体业界的发展动态,帮助学生了解传媒市场对人才素养和能力的需求,进而加强和完善自身专业技能;通过讲授新媒体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理论,帮助学生拓宽学科视野、提升理论研究的能力。

课程目标 3

价值引导:从专业视角解析新媒体业界的发展动向及趋势,并结合相关理论解读新的媒介现象、问题、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5基础技能【M

5.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技术与行业发展动态。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6核心技能【M

6.2:具有从事新媒体行业的实践经历、体验、资质,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和 相关新媒体的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和相关新媒体设备与软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7拓展技能【M

7.3: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具备在信息更新迭代中不断拓展新领域的能力。

课程目标3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新媒体,新技术

1.新媒体与新技术:虚拟仿真、人工智能

1.拓展阅读:学术论文

2课堂讨论: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新媒体及其影响?


课程目标1

重点:

  1. 新兴信息传播技术简况

  2. 新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

难点:

3.新媒体发展的技术趋势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最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及其带来的媒体变革,促进学生加深对新媒体行业发展的认知。

2.课堂讨论:从专业理论的视角解读最新的新媒体技术及其媒体变革,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考和运用能力。

8



2.新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升级还是重构?


课程目标2






3.技术视野下的新媒体: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课程目标3




2

新媒体,新社交


1.基于新媒体的新兴社交平台简介

1.拓展阅读:学术论文

2.案例分析:新兴社交平台案例分析

3.课堂讨论:新媒体带来的社交变革及其影响

课程目标1

重点:

1.基于新媒体的新型社交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

2.解析社交模式的变迁及其影响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从专业视角解析新媒体带来的社交模式变革及其影响,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

2.案例分析:以新兴社交平台为案例,详细分析其产生及发展、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引发的社交变革。

3.课堂讨论:能够引导学生关照现实,结合理论,解析新型社交模式的特点、本质及其影响。

8



2.基于新媒体的新型社交模式


课程目标2






3.社交模式变迁及其影响


课程目标3




3

新媒体,新新闻

1.基于新媒体的新式新闻报道

1.拓展阅读:学术论文

2.案例分析:新式新闻报道形式案例分析

3.课堂讨论:新闻的未来?未来的新闻形式?

课程目标1

重点:

  1. 新兴的新闻报道模式及其生产流程

难点:

2.新闻报道的未来形态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从专业视角解析新媒体带来的内容生产模式变革及其影响,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

2.案例分析:以新式新闻报道为案例,详细分析其特点及生产流程、操作规范,帮助学生熟悉最新的新闻生产模式。

3.课堂讨论:能够引导学生关照现实,结合理论,思考和展望新闻业及新闻报道的未来形态。

8



2.基于新媒体的新兴新闻生产模式


课程目标2






3.未来新闻业?


课程目标3




4

新媒体,新研究

1.新媒体与社会

1.拓展阅读:学术论文

2.课堂讨论:学界热点解析

课程目标23

重点:

  1. 学界关于新媒体研究的热点议题

难点:

2.学界关于新媒体研究的重要理论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从专业理论的视角解析新媒体与社会、文化、身体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理论研究前沿的了解。

2.课堂讨论:能够引导学生关照现实,结合理论,解析学界关于新媒体的最新研究成果。

8



2.新媒体与文化


课程目标23






3.新媒体与身体


课程目标23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考核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

 目标 1

1.新兴信息传播技术简况

学习模块1

×30%

课堂讨论

汇报展示


2.新兴社交平台简况

学习模块1




3.新式新闻报道模式

学习模块1



 课程

 目标 2

1.新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

学习模块2

×40%

课堂讨论

汇报展示

课程论文



2.新型社交模式解析

学习模块2




3.新兴新闻生产模式

学习模块2




4.新媒体研究的新发现

学习模块2



 课程

 目标 3

1.解析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关系

学习模块3

×30%

课堂讨论

汇报展示

课程论文


2.展望新闻业和新闻报道的未来

学习模块3




3.业界新动向、新趋势

学习模块3




4.学界理论热点及新成果

学习模块3



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考核方式

 考核占比


 课程论文70%

 课堂研讨10%

 汇报展示20%


 课程目标1

30%

30%

30%

30%=30%*70%+30%*10%+30%*20%

 课程目标2

40%

40%

40%

40%=40%*70%+40%*10%+40%*20%

 课程目标3

30%

30%

30%

30%=30%*70%+30%*10%+30%*20%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2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与提问情况,来评价学生相关的能力。

2)课程论文(×40%: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研究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5)实践教学(×40%:如通过课堂教案设计、课堂片段展示与汇报,训练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明确教学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形成自己适合的教学风格。


2.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新媒体业界、学界前沿的了解和把握,具体考察其运用专业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


(三)评分标准

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 x80)

中等

(80> x70)

及格

(70> x60)

不及格

(x <60)

课程论文

例:(1)论文选题符合课程性质,选题范围适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很强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严谨,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充分,结论清晰,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合理,组织严密,连贯一致。(4)语言表达准确,叙述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规范。(5)论文符合学术规范。

例:(1)论文选题恰当合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较强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较为严谨,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较为充分,结论清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合理,组织较为严密,连贯一致。(4)语言表达较为准确,叙述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较为规范。(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无明显错误。

例:(1)论文选题较为合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一定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较为充分,结论清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较为合理,组织较为严密。(4)语言表达较为准确,叙述较为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较为规范。

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有部分错误。

例:(1)论文主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选题凝练不够,问题意识欠佳。(2)论证过程较为合理但不太严谨,具有一定的证据或材料但不够充分,结论基本清晰。(3)文章结构较为合理,组织具有一定的严密性,但存在部分不连贯现象。(4)语言表达基本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基本规范。(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有部分错误。

例:(1)论文选题不符合课程性质,或主题不明确(2)论证过程随意,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极其不充分,结论不清晰。(3)文章结构混乱,存在前后不连贯现象。(4)语言不通顺,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不规范。(5)论文明显不符合学术规范,或存在抄袭现象。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讨论制定,传媒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贤大道16号 院长办公室:023-72792007
邮箱:cjsfcmxy2014@163.com 书记办公室:023-72792008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