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业实践1:新媒体+讲座实务》教学大纲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4-04-25

《专业实践1:新媒体+讲座实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专业实践 1:新媒体+讲座实务

课程英文名

Professional Practice 1: New media + lecture practice

双语授课

£R

课程代码

27114064

课程

学分

2

总学

时数

2周(48课时)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其他

课程

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

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

(教研室)

网络与新媒体

面向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

开课学期

3学期

课程负责人

张建雄

审核人

冉明仙

先修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非线性编辑

后续课程

视频特效制作、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

课程资源

课程简介

《专业实践1:新媒体+讲座实务》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采用专业实践周集中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旨在通过实践环节来催促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大型专业讲座,全面培养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逐步到达各相关行业的岗位要求。该课程开设在第3学期,时间上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相统一,促进“理论-实践”的实训效果。要求每位学生在此期间内,参加当年所举办的“专业教育讲座”“专业规划讲座”“专业专题讲座”等学科专业讲座。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学生能具备一定的及时了解社会解行情、趋势发展, 具有能够从事本专业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工作的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课程目标2

学生能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动态更新,理解时代需求,根据受众和行业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规划、学业规划、职业远景的充分准备。

课程目标3

学生能掌握在专业领域关于“数字AI广告、数字媒体技术、AI视频制作、AI平台运营与推广;结合线上国际国内专业信息资源的经典讲座、多听多思多练多用。


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5:基础技能M

指标点 5.3:了解网络与新媒体技术与行业发展动。

1


毕业要求9:创新创业H

指标点 9.1:具有创新能力,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

2

毕业要求10:终身学习L

指标点 10.3: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学习内容

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新媒体内容创作、传播与营销策略;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与管理;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用户行为分析;新媒体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网络舆情监控与危机应对;新媒体与品牌建设、推广和维护;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创新创业与商业模式;跨文化传播与全球新媒体的发展。

1)主题选择。选择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相关的热门、前沿、实用主题,确保内容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2)讲师邀请:邀请在该领域有丰富经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讲师,他们可以分享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3)内容策划:根据主题和目标听众的需求,精心策划讲座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讲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4)形式设计:采用多种形式呈现讲座内容,如PPT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使讲座更加生动有趣。

5)观众参与:鼓励观众积极参与讲座,提供机会让他们提问、分享经验和观点,促进交流和互动。

6)后期整理:对讲座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形成文字或视频资料,方便观众回顾和学习。

7)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集观众对讲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讲座质量。

8)宣传推广: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推广讲座,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9)资源链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案例资料或网络链接,帮助听众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10)持续跟进:讲座结束后,可以通过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听众保持联系,分享最新动态和资源,促进交流和合作。

1. 校内线下“专业讲座”(邀请行业人士来校讲座)。

讲座内容:听取新媒体领域的最新发展、技术、趋势和行业实践。

2. 线上专业讲座(线上平台听讲座)。

讲座内容:听取新媒体领域的最新发展、技术、趋势和行业实践。

3. 校外专业讲座(就近高校听讲座)。

讲座内容:听取新媒体领域的最新发展、技术、趋势和行业实践。

(二)时间安排

3学期:第1213

(三)工作流程

1)校内安排:邀请行业讲座人士——申请费用——申请讲座时间与地点——课程负责人主持——线下作业安排。

2)校外安排:查阅就近校外高校讲座内容——申请费用——课程负责人带队出行——课程负责人对接——听完讲座课程负责人带队回校——线下作业安排。

(四)业务指导

校内老师:传媒学院课程负责人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所属环节

考核

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及时吸纳社会解行情和趋势发展; 敏锐的专业观察力和洞察力;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校内

20%

word文档(素材收集)

课程目标 2

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行业需求;建立专业规划、学业规划。

校外

30%

PPT文档(素材整理)

课程目标 3

适应专业行业领域快速发展需求: AI数字新媒体技术、AI视频制作迭代、AI平台运营与推广;洞悉chat GPT\AIGC\Sora动向

线上

50%

总结汇报(word+PPT


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考核方式

考核占比

实践态度与考勤(过程)20%

实践表现(过程)30%

实践质量

(成果)50%

课程目标1

20%

20%

20%

20%=20%*20%+20%*30%+20%*50%

课程目标2

30%

30%

30%

30%=30%*20%+30%*30%+30%*50%

课程目标3

50%

50%

50%

50%=50%*20%+50%*30%+50%*50%


(二)成绩评定

1.过程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100%=学生出勤(20%+实践态度(30%+总结分析(50%

2.成果成绩评定

成果成绩(100%=总结(80%+报告(20%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应由过程考核成绩加上成果考核成绩构成。

总成绩(100%=过程成绩(50%+成果成绩(50%

(三)评分标准

5 评分标准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 x80)

中等

(80> x70)

及格

(70> x60)

不及格

(x <60)

学科竞赛作品

能够高度提炼在关于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内容创作、传播与营销策略、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与管理、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用户行为分析、新媒体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网络舆情监控与危机应对、新媒体与品牌建设、推广和维护、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创新创业与商业模式、跨文化传播与全球新媒体的发展等方面理论到专业实践的应用。

能够较好的撰写在关于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内容创作、传播与营销策略、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与管理、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用户行为分析、新媒体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网络舆情监控与危机应对、新媒体与品牌建设、推广和维护、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创新创业与商业模式、跨文化传播与全球新媒体的发展等方面理论到专业实践的应用。

具备认真撰写在关于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内容创作、传播与营销策略、运营与管理、数据驱动、用户行为分析、新媒体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网络舆情监控与危机应对、新媒体与品牌建设、推广和维护、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创新创业与商业模式等方面理论到专业实践的应用。

具备一定撰写在关于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内容创作、传播营销、运营管理、数据驱动、行为分析、新媒体法律法规伦理规范、舆情监控、危机应对、品牌建设、推广和维护、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创新创业与商业模式等方面理论到专业实践的应用。

未完成完整的总结报告,有明显的失误,水平不高、不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

 五、其他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讨论制定,传媒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贤大道16号 院长办公室:023-72792007
邮箱:cjsfcmxy2014@163.com 书记办公室:023-72792008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