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用户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 新媒体用户研究 | ||||||
课程英文名 | Research on New Media Users | 双语授课 | □是 ☑否 | ||||
课程代码 | 27122085 | 课程学分 | 2 | 总学时数 | 32(含实践8) |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其他 | 课程形态 |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 ||
考核方式 |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 ||||||
开课学院 | 传媒学院 | 开课 系(教研室) | 网络与新媒体 | ||||
面向专业 | 网络与新媒体 | 开课学期 | 第5学期 | ||||
课程负责人 | 杨亚坤 | 审核人 | 张建雄 | ||||
先修课程 | 新闻学理论、新媒体概论、传播学理论 | ||||||
后续课程 | |||||||
选用教材 | 余红、张雯,新媒体用户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 ||||||
参考书目 | [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2]彭兰新媒体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 ||||||
课程资源 | 相关在线课程、喜马拉雅音频课程 | ||||||
课程简介 | 本课程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详细介绍新媒体产品生命周期之中用户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系统介绍新媒体用户分析常用研究方法,结合实例介绍如何使用具体的用户研究方法来定性或定量地得出新媒体产品用户体验的问题。课程内容按照新媒体用户分析的逻辑来组织,即宏观层面的理论方法概述(研究设计)-中观层面的方法操作(方法选择)-微观层面的实际操作(方法使用和评估)。 |
二、课程目标
表 1 课程目标
序号 | 具体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 1 |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技术驱动背景下的新媒体产品设计,既要培养学生关注受众(用户)产品使用体验,具备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也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守国家立场”的新媒体人才。【毕业要求 2 家国情怀】 |
课程目标 2 | 了解受众在文化工业中的变迁,洞悉传媒发展趋势和传媒市场需求,为今后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满足社会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毕业要求 4 学科素养】 |
课程目标 3 | 系统掌握受众理论,运用新媒体受众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并促进媒介内容创新、媒介平台创新、媒介运营创新,促进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的建设。【毕业要求 5 基本技能】 |
课程目标 4 | 了解新媒体受众(用户)属性和特征,认知新媒体受众素养,掌握新媒体受众研究方法,具备新媒体营销、新媒体产品经理等新媒体行业所需用户画像、用户定位等受众(用户)思维。【毕业要求 6 核心技能】 |
课程目标 5 | 新媒体受众研究本质就是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人的需求如何得到更安全、更快捷、人性化满足,培养学生建立基于互联网思维基础之上的受众(用户)思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毕业要求 8 沟通合作】 |
表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适用于专业教育课程)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1:2.家国情怀【H】 | 2.1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 课程目标 1 |
4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 课程目标 1 | |
毕业要求2:5基本技能(【M】 | 5.1掌握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及相关知识点,形成专业思想。 | 课程目标 3 |
5.2了解新闻前沿动态和新闻行业发展规律,掌握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发展规律,能把握新闻传播业发展基本方向。 | 课程目标 5 | |
毕业要求3:6 核心技能【H】 | 6.1具有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新闻处理能力,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评论、策划运营、市场推广等环节的基本职业能力,具备高超的信息传播技能。 | 课程目标.5 |
6.2具有从事新媒体行业的实践经历、体验、资质,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和相关新媒体的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和相关新媒体设备与软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 课程目标.4 |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 课程模块 | 学习内容 | 学习任务 | 课程目标 | 学习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 | 学时 |
1 | 新媒体用户研究的理论 | 1.新媒体概述 | 拓展阅读 | 课程目标1 | 重点: 1.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 2.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 3.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 难点: 重点: 1.中国网民数量增长分析 2.网民的普遍心理分析 | 讲授法 | 2 |
2.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 | 课程目标5 | ||||||
3.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 | 课程目标3 | ||||||
4.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 | 课程目标1 | ||||||
2 | 新媒体用户分析研究的方法 | 1.新媒体用户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 | 线下学习、小组作业 | 课程目标3 | 重点: 1.定性研究方法 2.定量研究方法 难点: 3.混合研究方法——卡片分类法、A/B测试法、合意性研究 | 讲授法专题研讨: | 6 |
2.新媒体用户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 | 课程目标1 | ||||||
3.新媒体用户分析的混合究方法 | 课程目标1 | ||||||
3 | 用户研究数据统计…… | …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 拓展阅读、线上学习 |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1 | 重点
| 讲授法 | … |
新媒体用户分析质量评估 | |||||||
4 | 案例分析 | 学习类APP用户分析 | 小组作业 | 课程目标3 | 重点:用户分析、竞品分析 难点产品问题研究 | 讲授法 专题研讨 | |
生活类APP用户分析 | 课程目标4 | ||||||
直播类APP用户分析 | 课程目标5 |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 考核占比 | 考核方式 |
课程 目标 1 | 1.新媒体用户雪球分析 | 模块1 | 10% | 课堂讨论 平时作业 |
2.新媒体用户行为分析 | 模块1 | |||
3.新媒体用户心理分析 | 模块1 | |||
课程 目标 2 | 1.内容分析法 | 模块2 | 20% | 平时作业 |
2.数据分析法 | 模块2 | |||
3.混合分析方法 | 模块2 | |||
课程 目标 3 | 1.案例分析 | 模块3 | 20% | 课程大论文 |
课程 目标 4 | …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 模块3 | 20% | 平时作业 |
新媒体用户分析质量评估 | 模块4 | |||
课程 目标 5 | 学习类APP用户分析 | 模块4 | 30% | 平时作业 |
生活类APP用户分析 | 模块4 |
表4-2课程目标与考核方阵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 考核方式 | 考核占比 | |||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60% | 小组讨论成绩比例20% | 平时作业成绩比例10% | 课堂参与成绩比例10% | ||
课程目标1 | 10% | 10% | 10% | 10% | 10% |
课程目标2 | 20% | 20% | 20% | 20% | 20% |
课程目标3 | 20% | 20% | 20% | 20% | 20% |
课程目标4 | 20% | 20% | 20% | 20% | 20% |
课程目标5 | 30% | 30% | 30% | 30% | 30% |
评分依据:如果课程论文或作品设计是课程考核的唯一方式,必须明确课程论文或作品设计的内容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写明评分依据。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总分100分)
(1)课堂考勤(10分):由教师采取课堂随机点名、电子点名或课堂目检等方法,区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记载符号进行记载。
(2)课堂表现(20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与教师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相关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能力。
(3)作业完成(20分):根据学生平时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完成情况,掌握课程学以致用情况。
(4)读书笔记(10分):根据学生课外阅读新闻传播学相关书籍并完成读书笔记情况,了解学生专业知识理解、拓展、表达能力。
(5)新媒体专题实训(40分):了解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与实战技能。
2.期末成绩评定(总分100分)
期末考核采用课程论文形式。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构成。
总成绩(100%)=平时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
(三)评分标准
示例:表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 评分标准 | ||||
优秀 (100>x≥90) | 良好 (90> x≥80) | 中等 (80> x≥70) | 及格 (70> x≥60) | 不及格 (x <60) | |
课程论文 | 例:(1)论文选题符合课程性质,选题范围适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很强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严谨,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充分,结论清晰,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合理,组织严密,连贯一致。(4)语言表达准确,叙述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规范。(5)论文符合学术规范。 | 例:(1)论文选题恰当合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较强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较为严谨,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较为充分,结论清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合理,组织较为严密,连贯一致。(4)语言表达较为准确,叙述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较为规范。(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无明显错误。 | 例:(1)论文选题较为合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表现出一定的问题意识。(2)论证过程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较为充分,结论清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解释力。(3)文章结构较为合理,组织较为严密。(4)语言表达较为准确,叙述较为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较为规范。 (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有部分错误。 | 例:(1)论文主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选题凝练不够,问题意识欠佳。(2)论证过程较为合理但不太严谨,具有一定的证据或材料但不够充分,结论基本清晰。(3)文章结构较为合理,组织具有一定的严密性,但存在部分不连贯现象。(4)语言表达基本清楚,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基本规范。(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有部分错误。 | 例:(1)论文选题不符合课程性质,或主题不明确(2)论证过程随意,所使用的证据或材料极其不充分,结论不清晰。(3)文章结构混乱,存在前后不连贯现象。(4)语言不通顺,所使用的教育专业术语不规范。(5)论文明显不符合学术规范,或存在抄袭现象。 |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讨论制定,传媒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