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媒体主持》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4-04-25

全媒体主持》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全媒体主持

课程英文名

Omnimedia Hosting

双语授课

课程代码

27122055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含实践16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

(教研室)

播音与主持艺术

面向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

开课学期

××学期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先修课程

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主持

后续课程

选用教材

《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锋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参考书目

[1]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语言研究》 :姚喜双  语文出版社  2013

[2]《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杨忠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5

课程资源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选修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将本专业已学的基础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实践能力,电视节目实践能力,广播节目实践能力,形成采、编、主持、制作全媒体流程实践平台,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成为全能的新型媒体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媒介融合的定义,掌握媒介融合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现行全媒体传播格局对主持人提出的新的行业要求,提升即兴直播的能力,增强运营活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媒介融合的定义,掌握媒介融合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现行全媒体传播格局对主持人提出的新的行业要求,提升即兴直播的能力,增强运营活动的能力

课程目标 2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将本专业已学的基础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实践能力,电视节目实践能力,广播节目实践能力,形成采、编、主持、制作全媒体流程实践平台,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成为全能的新型媒体人才。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拥有民族自豪感、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课程目标 3

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提前进入到媒体工作的氛围中,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心理准备与能力储备,学生将来能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工作角色,为传媒行业输入更适应的更全能的“全媒体”人才。



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H

1.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党性原则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2:文化素质【M

2.3:熟悉各种文艺形式和文化现象,能够在专业工作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3:核心能力【H

3.2:具有新闻、综艺、社教专题等节目的播报、出镜、主持能力。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4:创新创业能力M

指标点4.3: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电视台、新媒体、网络平台等内容生产需求。

课程目标3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的媒介融合

1.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分类

课程目标1

重点:

1.媒介融合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2.从媒介融合的变迁总结媒介发展规律。

难点:

1.从媒介融合的变迁总结媒介变迁对传播者提出的新要求

 讲授法

 案例教学

4

2.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概念界定

课程目标1

3.媒介融合与传播者、受众、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课程目标1

2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的节目主持素养

1.新媒体节目主持

课程目标12

重点:

1.节目内容的结构创意与界面脚本编纂

2.节目的商业需求

3.节目策划技术与艺术的联合支撑。

难点:

1.真人秀节目全流程

2.小屏直播的互联网思维


 案例教学

6

2.电视平台节目主持

课程目标12

3.广播平台节目主持

课程目标12

3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主持人“话语”探究

1.主持人传播方式的新要求

课程目标12

重点:

1.全媒体传播格局对播音员主持人传播方式的四个新要求。

2.传播者到引领者的心理转变

3.从六步备稿到即兴直播的业务要求。

难点:

1.把握即兴语言传播的方法

2.播”到“说”的表达转变

 案例教学

6

2.主持人的身份转型与业务升级

课程目标12

3.全媒体格局下的语言传播

课程目标12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案例分析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

2.通过相关内容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通过核心知识讲授和课堂汇报展示,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练习作业并听取教师讲解分析,从中吸取他人的优点,并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实验学习内容及要求

3-2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性质

学习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课程目标

学时

1

新媒体主持实践(微信公众号)

综合性实验

必做

1.微信公众号的前期分析(重点)

课程目标23

4

2.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方案制定(重点)

课程目标23

3.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难点)

课程目标23

4.微信公众号的商业化运作(重点)

课程目标23

实验要求:1.分组要求( 4-6 1 组);每个小组选出本组的组长作为本组主编,,协调组员共同完成任务。2.实验准备:包括电脑、调音台、手机终端等;3.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运营


2

电视平台主持实践(真人秀节目)

综合性实验

必做

  1. 真人秀节目观摩教学

课程目标23

4

2.真人秀节目的团队产生

课程目标23

3.真人秀节目的制作(重点)

课程目标23

4.真人秀节目的推广营销(难点)

课程目标23

实验要求:1.从前期准备,实践拍摄,后期制作几个步骤中学习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并结合理论知识研究真人秀节目主持技巧2.分组要求 8-121组;2.投放平台:在本门课程第一单元运营过的微信公众号进行节目推送;投放到各种媒体平台上,如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3.在规定时间内发布节目


3

广播平台主持实践(音频类产品)

综合性实验

必做

  1. 音频产品筹备

课程目标23

4

2.音频产品团队组建

课程目标23

3.音频产品制作(重难点)

课程目标23

4.音频产品的商业运营(难点)

课程目标23

实验要求:1.分组要求( 4-61 组);每个小组选出本组的组长作为本组主编,以有声语言节目内容为要求,协调组员共同完成任务2.实验准备:包括电脑、调音台等;3.在规定时间内发布音频产品


4

实践评析课

综合性实验

必做

对三个单元的实践过程与结果、人员组织进行分别评析、总评析与总结,同时着重引导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课程目标23

4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考核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

 目标 1

1.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分类

模块1-3

20×%

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阶段性测试

期末考试

2.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概念界定

3.全媒体传播格局下的节目主持素养需求

4.全媒体格局下的语言传播

5.主持人的身份转型与业务升级

 课程

 目标 2

1.新媒体主持实践(微信公众号)

项目1-4

30×%

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阶段性测试

期末考试

2.电视平台主持实践(真人秀节目)

3.广播平台主持实践(音频类产品)

 课程

 目标 3

利用各大新媒体平台作品的发布与实践

模块1-3

项目1-4

50×%

课堂表现

平时作业

阶段性测试

期末考试


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考核占比

考核占比

平时表现20%

课程作品20%

阶段性测试20%

期末考核40%


课程

目标1

20%

20%

20%

20%

20%

课程

目标2

30%

30%

30%

30%

30%

课程

目标3

50%

50%

50%

50%

50%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考勤、发言与提问情况,来评价学生相关的知识、能力和价值目标。评价重点为价值目标,特别是:喉舌意识、专业认同、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团队合作与终身学习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如让学生简述对知识的认识,考核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情况,帮助学生将定义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3)阶段性测验:学生在平时测试、测验中掌握课程的情况;

2.期末成绩评定

课终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等。方式为各单元实践作品综合考评。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运用具体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应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其构成比例应科学合理。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针对课程考核方式中的所有项目,均需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明确具体评分细则。其中试卷考核项目以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为准,非试卷考核项目可参照以下示例制定。

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 x80)

中等

(80> x70)

及格

(70> x60)

不及格

(x <60)

(口试)汇报演出

考核时长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内外部技巧表达准确;情声气结合好;小组内配合状态积极;无重大失误情况。

作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策划文案较为详细;表达技巧较为到位,能力展示全面;有效运用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后期制作精良;受众反馈较好。

作品超出规定30秒以内;策划文案较为详细;表达技巧相对到位,能力展示比较全面;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后期制作良好;受众反馈一般。

作品超出规定30秒以内;策划文案质量一般;表达技巧不足,能力展示不全面;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后期制作较为简单;受众反馈一般。

作品超出规定30秒以上;策划文案简单;表达技巧不足,能力展示不全面;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外部技巧;无后期制作;受众反馈较差。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系(教研室)讨论制定,传媒学院(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贤大道16号 院长办公室:023-72792007
邮箱:cjsfcmxy2014@163.com 书记办公室:023-72792008
 
校内链接